马怀荣桑榆虽晚霞满天

时间:2014年03月12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马怀荣:桑榆虽晚霞满天

 

今年,我校本科办学已走过十三个年头。学校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我们展望未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曲师辛勤耕耘,奉献了青春年华的奠基者。

日前,我们采访了原曲靖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后为曲靖教育学院)的马怀荣老师,聆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曲师的发展历程。

红色青春路

马怀荣,回族,1931年生,15岁时就读于省立八所师范之一的云南璐西师范,当时的璐西师范是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基地,马怀荣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当时闻名中外的“一二一”学生运动,并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开展对敌斗争。他通过办“夜校”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争取了众多积极分子参加武装斗争。

为了革命,马怀荣冒着生命危险,不计报酬地投入工作,不仅变卖家产支持革命,还说服担任村长的叔父,先后掩护和接待游击队员共计1000余人,并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购买枪支。解放初期,各地土匪横行,马怀荣和同志们与当地匪徒展开了顽强的剿匪斗争。在一次转移途中,马怀荣因救助战友被敌人击中腿部,至今身上的弹痕仍清晰可见。后来,马怀荣率领队伍,将盘踞当地数年之久的土匪集团彻底肃清。

此后,马怀荣先后从事过征粮、土改等工作,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的通报表扬。从20岁起,马怀荣先后担任陆良12区、4区、5区区委书记。1953年又调任陆良文教科科长,主管文化教育、整顿小学。1956年,年仅24岁的马怀荣担任寻甸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县长。

马怀荣对革命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即使在“文革”中遭到污蔑和伤害,被游街、吊打,下放到农村劳动,他依旧坚持自己信仰,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都出色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坚定信仰

“文革”结束后,马怀荣终于恢复了工作,先调到曲靖市林业局担任局长,后因马怀荣曾主持过陆良小学整顿等工作,又被调到曲靖市文教局,负责组建曲靖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后为曲靖教育学院)。

当时的进修学校,规划面积仅仅2亩左右,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小土坡。马怀荣坚信,教育是立国之本,只有办好教育,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力量。为此,他通过多种渠道申请、反映,终于得到了政府及建委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规划面积比原来扩大了数倍,为曲靖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曲靖教师进修学校筹建之初,马怀荣工作非常繁忙,既要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又要筹备教师引进、设备购买等诸多事宜,但他并未因此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每天无论工作到多晚,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匆匆回家,辅导小女儿读书学习。十年浩劫期间,马怀荣中年丧子,大女儿也受到牵连,被迫辍学参工,未能完成学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小女儿在教育上的缺憾,希望她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马怀荣的精心指导下,小女儿发奋读书,成绩非常优秀,1981年高考中,她以曲靖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北师大天文系录取,这令马怀荣倍感欣慰。

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希望到国外留学,马怀荣非常支持,他说:“我们国家封闭多年,我们老了,应该让孩子去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老有所为

1985年,马怀荣光荣离休,但他报效国家的热情依然和青年时期一样,他的心一直牵挂着学校的发展。当时我校没有专门的离退休机构,马怀荣便主动承担起繁杂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积极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参加各种活动,及时向校领导反馈离退休人员的情况和呼声。1991年马怀荣因出色的工作成绩,被区教委评为“老年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还受邀到庐山参加“全国高校干部工作研讨会”。2000年被滇黔桂边区授予“老有所为先进干部”。

1997年,应小女儿邀请,马怀荣和妻子前往加拿大探亲。第一次走出国门,走进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马怀荣既担心又忐忑。然而当他真正踏上加拿大的土地,看着外国朋友亲切的笑容,马怀荣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了更多真切的感受。马怀荣夫妇先后到加拿大多地旅游,良好的交通设施,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在加拿大期间,担任加拿大普通话华人协会理事,他希望成为友谊的桥梁,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真正的加拿大。

半生戎马,一生艰辛。马怀荣对党、对国家的信念从未改变。他说,天气好的时候,他很喜欢回学校看看,看看崭新的教学楼,听听青年学子朗朗的读书声。那一刻他总是非常欣慰,因为,自己也曾为这美好的一切贡献过一份力量。

 

 

 

 

马怀荣夫妇与家人在加拿大的合影

 

 

 

学生记者采访马怀荣夫妇

 

(作者:佚名 编辑:曲靖师范学院)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