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涛教授团队在EPSL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揭示现代亚洲植物多样性起源的年代学证据

时间:2021年06月02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日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张世涛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New Early Oligocene Zircon U-Pb Dates for the ‘Miocene’ Wenshan Basin, Yunnan, China: Biodiversity and Paleoenvironmen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2821X21001886)的重要研究成果。

滇东南文山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向东南亚和华南的关键过渡地带,盆地沉积物记录了这一关键地带地壳演化、古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丰富信息,这对于理解中国西南部乃至整个亚洲现代植物多样性的格局都至关重要。由于测定绝对地质年代岩石样品的缺乏,目前对于这些沉积盆地的地质和古生物背景还很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详细的地层学和古植物学研究,在盆地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和两层细微的火山灰沉积,通过采集火山灰中的锆石晶体,利用U-Pb LA-ICP-MS技术获得了准确的早渐新世地层年龄(30±2 Ma和32±1 Ma)。这套地层的时代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被认为是中新世,这一结果比以前认为的提前了至少一千五百万年。古植物学研究迄今已鉴定该植物类群成分超过200种,分属58个科,92个属,表明滇东南地区是亚洲地区新生代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结合云南其它盆地如剑川双河和南华吕合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的研究,云南新生代地层的框架将被重新改写。根据这些盆地中植物群的面貌,进一步证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云南地区已经出现极高的植物多样性现代化面貌。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演化及现代亚洲植物多样性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简称EPSL)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也是国际82种自然指数期刊之一。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田宜敏博士,张世涛教授为通讯作者,昆明理工大学为该研究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英国开放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霍尔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卡斯特大学等单位参与了这项研究。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联合研究项目(41661134049和NE/P013805/1)、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7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U1502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访问学者国际资助项目(31800183)、中国科学院‘135项目’(2017XTBG-T0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等联合资助。

(供稿:国资学院)

(作者:佚名 编辑: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